一、冰川地貌好处?
现代冰川在大众心中就是天然的固体水库。亚洲众多著名的大河比如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的源头,不仅是中国西部冰川分布的地区,还是西北部一些干旱地区农牧业的主要水源。
尤其是在新疆的准格尔、塔里木以及吐鲁番等盆地生活的人民,他们世世代代都是通过引用冰川融水的水源来生活,并且在沙漠、戈壁中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绿洲。
二、冰川地貌特征?
由于冰川形成、运动、消融经过中的侵蚀、搬运、堆积影响,而塑造的地貌就被称为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两类。冰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u形谷、峡湾、冰蚀洼地、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冰碛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堤、侧碛堤、中碛堤、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和底碛平原、鼓丘、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大陆冰盖连绵分布,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古冰川地貌遗迹。
我国是全球上中低纬度现代冰川最发育的民族其中一个,大致分布于东经1040(四川九寨沟雪宝顶)以西至帕米尔高原,北纬270(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以北至阿尔泰山之间的极高山、高山地区,冰川总面积约58651平方公里,占亚洲冰川总面积的40%。
我国冰川海拔多在5000m以上,其中80%为大陆性冰川。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西段和中段北坡、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西地段、唐古拉山东段、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和祁连山东段。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东地段、川西滇北的横断山脉以及喜马拉雅山东段。天山和昆仑山冰川数量最多,天山山脉冰川数量约占冰川总数的21.7%。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占西部冰川总面积的82.6%。
我国最长的冰川是天山山脉库马里河上游的南依诺列切克冰川,长63.5km。全球第二高峰乔戈里山峰北侧的音苏盖提冰川,是我国境内的第二大冰川,长41.5km。
三、新西兰冰川地貌有哪些
新西兰一个充满着令人叹为观止天然景观的民族,其中以其特殊的冰川地貌尤为著名。新西兰冰川地貌是地球上最令人惊叹的天然奇观其中一个,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探险家前来探究其神秘之处。
弗兰兹·约瑟夫冰川
弗兰兹·约瑟夫冰川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地区,是新西兰最著名和最让人震撼的冰川其中一个。它得名于奥地利皇帝弗兰兹·约瑟夫一世,是全球上仅有少数几许伸向热带雨林的冰川其中一个。
弗兰兹·约瑟夫冰川的壮丽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和登山者。你可以选择参加组织的冰川探险之旅,徒步穿越这片冰川的冰雪全球,感受大天然的力量和壮美。
福克斯冰川
福克斯冰川也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地区,是另一处让人叹为观止的冰川景观。福克斯冰川的壮观之处在于其优美的冰川湖和冰川舌,吸引着众多摄影师和风光爱慕者。
如果你想体验特殊的冰川徒步之旅,福克斯冰川也一个绝佳的选择。在导游的带领下,你可以穿过崎岖的冰川地形,感受冰川的神秘魅力。
特卡波冰川
特卡波冰川是新西兰南岛另一个著名的冰川景点,其冰川舌伸展至特卡波湖岸,呈现出壮观的美景。特卡波冰川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与湖泊相连的特殊景观,给人以视觉冲击。
如果你是一位登山爱慕者,特卡波冰川也为你提供了绝佳的挑战。攀登冰川,俯瞰湖泊,感受高山环境中的挑战与激情。
拓展资料
新西兰冰川地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探险者,成为新西兰天然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弗兰兹·约瑟夫冰川、福克斯冰川和特卡波冰川等冰川景点都展现了新西兰冰川地貌的特殊魅力,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如果你规划前往新西兰旅行,不妨安排时刻去探索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冰川景点,感受大天然的奇迹与力量。
四、奥林匹克公园 冰川地貌
探索奥林匹克公园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冰川地貌
中国拥有着众多壮丽的天然景观,而奥林匹克公园和其特殊的冰川地貌无疑是其中的瑰宝其中一个。位于中国西北部,该景区是全球上最大的高山冰川公园其中一个。游客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到冰川的壮丽景色,还能够参与各种冰雪运动活动,体验到冰川的神秘与魅力。
奥林匹克公园是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后兴建的,旨在保留和展示这个历史性事件的遗产。这个公园占地面积庞大,包括了冰川、山峰、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冰川地貌,这些巨大的冰川覆盖着山峰,形成了壮丽的冰川风光。
冰川形成的奥秘
为了更好地领悟奥林匹克公园的冰川地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冰川的形成经过。
冰川是由大量的积雪在数千年的积累下形成的。当积雪足够厚且接近或达到了冰点时,积雪会变成冰。冰川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的条件:高山地区和足够的降雪。这就是何故奥林匹克公园能够拥有如此壮丽的冰川地貌。
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冰川地貌中,最著名的就是峰顶上那片巨大的冰川。这些冰川是由积雪在长时刻的压力下转化而成的。冰川的移动速度很慢,但却相当强大。它们携带着大量的碎石和泥沙,经过长时刻的侵蚀,最终形成了特殊的冰川地貌。
奥林匹克公园的冰川地貌景观
奥林匹克公园的冰川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师。这里的冰川形态各异,有的呈现出蓝色,有的则是白色,还有一些冰川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冰川地貌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特征,如冰川舌、冰斧等。冰川舌是指冰川前端延伸出的狭长舌状地貌,它们通常呈现出蓝色,并且造型各异。而冰斧则是指冰川融化形成的狭长陡峭的地貌,形状类似于斧头,非常壮观。
在奥林匹克公园探索冰川地貌时,游客可以选择步行、徒步或乘坐缆车等多种方式。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游客都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壮丽的冰川景色,并感受到冰川带来的凉爽和清新。
冰川地貌中的生态体系
奥林匹克公园的冰川地貌也一个丰盛多样的生态体系。冰川供应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滋养了周边的植被和动物。在冰川融化时,水流会形成湖泊和河流,为这片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盛的资源。
奥林匹克公园周边的植被非常丰盛多样,包括了高山植物和草原植被。这些植被为冰川地貌增添了一抹绿色,与冰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这些之后,奥林匹克公园还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这里有雪豹、藏羚羊、高山鸟类等各种珍稀的动物物种。游客在探索冰川地貌的同时,也有机会观察到这些野生动物,感受到大天然的特殊之美。
冰川地貌的保护与可持续提高
冰川地貌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冰川地貌逐渐消失。因此,保护冰川地貌并实现可持续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奥林匹克公园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冰川地貌并促进可持续提高。公园管理者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禁止任何对冰川地貌造成破坏的行为。同时,他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提倡游客环保旅游,减少对冰川地貌的影响。
除了这些之后,公园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冰川地貌的研究和监测职业。通过科学研究,公园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冰川地貌的形成和演变经过,为冰川地貌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小编归纳一下
奥林匹克公园的冰川地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旅游体验。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壮丽的冰川风光,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感受到大天然的神奇与魅力。
然而,我们也要觉悟到冰川地貌的保护与可持续提高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冰川地貌贡献自己的力量,采取环保的旅行方式,减少对冰川地貌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冰川地貌的永续传承,让后代也能够欣赏到这一壮丽景观。
五、冰川地貌包括哪些?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影响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
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
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
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这主要影响使冰川冰流动,成为冰川.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冰川分为大陆冰盖(简称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山地区。其类型多样,主要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由冰川影响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六、冰川地貌物质组成?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这主要影响使冰川冰流动,成为冰川。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影响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冰川分为大陆冰盖 ( 简称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山地区。其类型多样,主要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由冰川影响塑造的地貌。
七、冰川堆积地貌举例?
1、冰斗、刃脊和角峰
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其中一个,它位于冰川的源头。典型的冰斗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冰川消退后,冰斗内往往积水成湖,叫冰斗湖。
相邻冰斗之间的刀刃状,称为刃脊。
几许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角峰。
2、冰川谷和峡湾
冰川谷的横剖面形似“U”形,故称“U”形谷,也称槽谷。槽谷的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下面内容的谷壁平直而陡立,冰川谷两侧山嘴被侵蚀削平形成冰蚀三角面。
槽谷的形成是冰川下蚀和展宽的结局。冰川冰的厚度越大,下蚀力越强,有些槽谷可深达千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斯迈特槽谷深900-1200m,冰川下蚀量有450m,槽谷底还有300m厚的松散堆积物。在高纬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由于冰川很厚,当冰体入海尚未漂离之前, 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称为峡湾。挪威海岸峡湾的长度达220km,深1308m。南美巴塔哥尼亚山脉沿岸的峡湾,深达1288m。
3、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羊背石的平面为椭圆形,长轴路线与冰流路线一致,朝向冰川上游的坡由于受冰川的磨蚀影响,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冰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侵蚀影响,被挖掘得坎坷不平,坡度较陡。大陆冰川常形成规模较大的成群羊背石,山地冰川槽岩中也可形成规模较小的孤立羊背石。
在羊背石上或冰川槽谷谷壁上以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影响形成磨光面和擦痕。
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比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育。如果冰川搬运物多是碎石,则在谷壁基岩上常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为冰川擦痕。(冰川擦痕一般长数厘米至1m,深为数毫米,成钉形,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细的一端指向冰川下游)
冰碛地貌
由冰川侵蚀搬运的砂砾堆积形成的地貌,称冰碛地貌。有下面内容几种类型:
1、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和中碛沉落到冰川谷底,和底一起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称冰碛丘陵。
大陆冰川区的冰碛丘陵规模较大,高度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例如北美的冰丘陵高400m。山岳冰川也能形成冰丘陵,但规模要小得多,如西藏东南部波密,在冰川槽谷内的冰碛丘陵,高度只有几米到数十米)
冰碛丘陵之间的洼地透水性很低,常能积水成池。
2、侧碛堤
侧碛堤是由侧碛在冰川退缩以后共同堆积而成。它在冰川谷的两侧堆积成堤状,向下游路线常和冰舌前端的终碛堤相连,向上游路线可一直延伸到雪线附近。
3、中碛堤
两条冰川汇合后,其侧碛合并成中碛,冰川融化后,在冰川谷中部沿谷地延伸路线堆积成垅状砂砾堤,称为碛堤。
4、终破堤(尾碛堤)
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情形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终碛堤。
5、鼓丘
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一种小丘,也是冰川再接近末端,对冰床中凸起基岩进行侵蚀,底碛翻越凸起的基岩时,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的。
八、冰川地貌模型特点?
由于冰川形成、运动、消融经过中的侵蚀、搬运、堆积影响,而塑造的地貌就被称为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两类。
冰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u形谷、峡湾、冰蚀洼地、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
冰碛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堤、侧碛堤、中碛堤、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和底碛平原、鼓丘、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大陆冰盖连绵分布,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古冰川地貌遗迹。
九、冰川地貌的特征?
由于冰川形成、运动、消融经过中的侵蚀、搬运、堆积影响,而塑造的地貌就被称为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两类。冰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u形谷、峡湾、冰蚀洼地、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冰碛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堤、侧碛堤、中碛堤、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和底碛平原、鼓丘、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大陆冰盖连绵分布,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古冰川地貌遗迹。
我国是全球上中低纬度现代冰川最发育的民族其中一个,大致分布于东经1040(四川九寨沟雪宝顶)以西至帕米尔高原,北纬270(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以北至阿尔泰山之间的极高山、高山地区,冰川总面积约58651平方公里,占亚洲冰川总面积的40%。
我国冰川海拔多在5000m以上,其中80%为大陆性冰川。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西段和中段北坡、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西地段、唐古拉山东段、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和祁连山东段。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东地段、川西滇北的横断山脉以及喜马拉雅山东段。天山和昆仑山冰川数量最多,天山山脉冰川数量约占冰川总数的21.7%。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占西部冰川总面积的82.6%。
我国最长的冰川是天山山脉库马里河上游的南依诺列切克冰川,长63.5km。全球第二高峰乔戈里山峰北侧的音苏盖提冰川,是我国境内的第二大冰川,长41.5km。
十、冰川侵蚀地貌类型?
冰川侵蚀地貌–由冰川侵蚀影响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主要有:(1)拔蚀影响;(2)磨蚀影响;(3)冰楔影响.
因冰川强大的侵蚀影响而造成的冰蚀地貌有:(1)冰斗;(2)刃脊、角峰、冰哑;(3)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4)峡湾;(5)悬谷;(6)羊背石;(7)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冰斗–
主要是在过去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基础上提高起来的.由于洼地内积雪成冰,周围基岩受到冻融风化影响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物质从洼地中搬走,从而在冰川与洼地的崖壁之间,形成源头裂隙.以后冰雪又充填裂隙,经冻融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又被运动的冰川带走.这种经过反复进行,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洼地逐渐扩大.同时洼地底部由于冰雪的压力和侵蚀,也被蚀低加深,原来是小型的积雪洼地,便提高成为圈椅状的冰斗.
刃脊和角峰–随着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逐渐变成刀刃状山脊,称为刃脊.几许冰斗所夹峙的山峰逐渐变成尖锐的金字塔形角峰.
U型谷–在山地区域,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影响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这种形状的谷地称U形谷或槽谷.
羊背石–冰川底下的岩石突起部分,因冰川在上面运动而逐渐侵蚀变成圆顶的小丘.羊背石迎冰面较平坦,光滑,微倾斜;羊背石背冰面较陡,不平坦,有被拔蚀而形成的阶梯.峡湾–冰川谷地被海水淹没而成的狭长、水深、两岸陡峭的海湾.宽浅的U形海湾称为“峡江”.
冰川擦痕–指冰川搬运物在运动中相互摩擦或与冰川槽谷基岩摩擦时形成的,多保存在冰碛石表面和冰川槽谷两侧与底部的冰川摩擦痕迹.擦痕多呈丁字形,一端粗一端细,粗的一端指向上游,细的一端指向下游,长数厘米至1米,深度一般数毫米.
悬谷–在冰川时代时,主冰川与次冰川的交会处,由于次冰川的重量小于主冰川,因而对地面的刨削深度也大不如主冰川,到后来冰川时代结束了,站在主冰川谷底部望向次冰川谷,就像是一道悬在半空中的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