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职业划重点:深耕课堂促成长 创新操作育素养
一、引言:聚焦教研核心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又到学期末盘点时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你是否也在思索怎样让教研职业更有效?本学期我们围绕”双减”政策要求,以”小学语文教研拓展资料”为主线,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操作、特色活动三个维度,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研职业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解决教学实际难题,让每位老师都有收获,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二、集体备课凝聚聪明 共研共学促进步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正是发挥集体聪明的最好方式。每周固定时刻,语文组全体老师聚在一起,不是简单的教案传阅,而是实打实的思考碰撞。大家围绕新课标要求,重点研讨怎样设计分层作业、怎样进步课堂效率等实际难题。
特别值得分享的是,我们建立了”观摩-研讨-操作-反思”的闭环模式:先观看杰出课例视频,再分组讨论教学设计亮点,接着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最终在下周备课会上分享操作心得。这种接地气的教研方式,让新老教师都能快速成长。
三、课堂操作锤炼技能 推门听课共同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研成果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为此我们开展了”推门课”活动——不打招呼,随机听课,诚实反映日常教学情形。刚开始老师们都有压力,但很快发现这才是最有效的成长方式。
记得有位新教师第一次被推门听课时紧张得手心出汗,课后研讨中大家既肯定她的教学设计亮点,又温和指出课堂互动不足的难题。三个月后再听她的课,已经能够从容引导学生深度进修。这种”实打实”的课堂观察与反馈机制,让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
四、特色活动激发兴趣 多元评价促进进步
语文进修不能局限于课本,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推普周”里,孩子们变身”小小播音员”,用标准普通话讲述家乡故事;”阳光杯”教学竞赛中,老师们各展所长,同课异构精妙纷呈;特色作业展上,有图文并茂的阅读手账、妙趣横生的成语漫画……
这些活动不是花架子,而是紧扣语文核心素养:低年级侧重语言积累与表达,中年级强化阅读思考培养,高年级注重文化传承与领会。当看到孩子们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朗诵古诗,认真地在校园里寻找错别字”捉虫”,我们知道语文的种子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五、拓展资料反思促进步 展望未来再出发
回望这一学期的教研职业,最宝贵的不是那一摞摞的活动照片和拓展资料材料,而是老师们在微信群深夜还在讨论教学难题的热诚,是孩子们课堂上闪亮的眼神和进步的足迹。当然也存在不足:怎样更精准地进行分层教学?怎样让教研成果惠及每个班级?
下个学期,我们将重点探索”聪明教研”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资源共享;深化”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让评价真正促进进修。教研之路没有终点,但我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深耕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定能绽放更绚丽的花朵!
通过这篇小学语文教研划重点,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你们学校有哪些好的教研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