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居布置

荆芥穗与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与荆芥的药用区别及鉴别要点解析 荆芥穗与荆芥的区

荆芥穗与荆芥虽然同源自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但两者在药用部位、形态特征、药效强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下面内容是具体分析:

1. 药用部位不同

  • 荆芥:使用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包括茎、叶及未成熟的花穗)。
  • 荆芥穗:仅使用干燥的成熟花穗部分,且在花朵初开、穗绿时采摘。
  • 2. 形态与采收特征

    | 特征 | 荆芥 | 荆芥穗 |

    | 形态 | 茎呈方柱形,分枝多,叶对生且多皱缩,穗状花序较短(2-9cm) | 穗状轮伞花序呈圆柱形,长3-15cm,表面黄绿色,宿萼钟形,内含棕黑色小坚果 |

    | 采收时刻| 夏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全草 | 夏秋季果穗成熟时采收 |

    3. 药效与功能差异

    共同功效

    两者均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等症。

    差异点

  • 荆芥
  • 发散力较弱,但药效更全面,兼具疏肝解郁(如妇科调经)、活血化瘀(如跌打损伤)的影响。
  • 炒炭后(荆芥炭)止血效果显著,常用于便血、崩漏。
  • 荆芥穗
  • 发散力更强,长于透疹、升散头目风热,治疗外感表证时效果更佳。
  • 炒炭后(荆芥穗炭)止血影响更集中,多用于产后血晕、虚证崩漏。
  • 4. 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

  • 挥发油含量:荆芥穗的挥发油(主要为胡薄荷酮)含量高于荆芥茎叶,因此解表影响更强。
  • 经典方剂应用
  • 荆芥: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 荆芥穗:银翘散(辛凉解表)、完带汤(妇科止带)。
  • 5. 注意事项

  • 两者均性温,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慎用,忌与藜芦、无鳞鱼等同用。
  • 荆芥穗因发散力强,孕妇及表虚自汗者需谨慎。
  • 拓展资料对比表

    | 对比项 | 荆芥 | 荆芥穗 |

    | 药用部位 | 全草(茎叶为主) | 花穗 |

    | 发散力 | 较弱 | 较强 |

    | 独特功效 |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 升散头目风热、透疹 |

    | 止血应用 | 炒炭后用于多种出血症 | 炒炭后专攻产后血晕、崩漏 |

    扩展说明

  • 食用荆芥的误区:河南等地食用的“荆芥”实为罗勒属植物(疏柔毛罗勒),与药用裂叶荆芥不同属,仅因气味相似而得名。
  • 现代研究:指纹图谱分析显示,不同产地的荆芥穗成分差异显著,河北产(道地产区)质量较优。
  • 怎么样经过上面的分析对比,临床用药时需根据病情选择:需强发散透疹时用荆芥穗,需综合调理或止血时用荆芥或荆芥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