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愤怒的一代:美国历史上的三大文学群体
1. 垮掉的一代:这一概念最早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在1948年左右提出,这一群体主要由第二次全球大战后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组成,他们反叛传统, 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对外侵略,厌恶机器文明,追求完全自在,挑战传统的价格标准,因此得名。
2. 迷惘的一代:这一代人在第一次全球大战后成长起来,包括许多年轻作家和士兵,他们因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和对社会道德、理想的失望而感到迷惘,这一概念可能源于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反映了战后社会混乱和年轻人失落的心态。
3. 愤怒的一代:相对于迷惘的一代,愤怒的一代更加强调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和批判,这一群体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他们反对越南战争,倡导民权安宁权,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和愤怒。
“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英美文学学者的解读
两个术语都描述了全球大战后产生的年轻一代,他们普遍面临着人生路线的迷失和对未来前途的困惑,这两个群体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创作出了有影响力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迷惘的一代”起源于第一次全球大战之后,而“垮掉的一代”则是第二次全球大战后的产物,相似点在于,两者都是全球大战之后的年轻一代,缺乏人生路线,对前途感到迷茫、无从抉择,都产生过有社会影响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同点在于,前者产生于一战后,后者产生于二战后,前者的时代特征不同于后者。
美国文学中的“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有何区别
与迷惘的一代不同,垮掉的一代中的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对人性的基本领会,垮掉的一代这个称谓也反映了公众对他们的失望和不满,虽然这样一群贫穷的作家、学生、骗徒和 者被当作一代,但他们对于二战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影响。
“垮掉的一代”与“迷惘的一代”形成鲜明对比,迷惘的一代是指一战后成长的年轻人,如海明威,他们因战争创伤而对生活失去信念,但依然保留对人性的渴望,而垮掉的一代则更多反映了失落感,许多人已丧失对人性基本的领会,公众对他们感到失望和不满。
垮掉的一代实际上是迷惘的一代的反义词,海明威在小说《太阳依旧升起’里面描绘了迷惘的一代,这个称谓来源于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对《太阳依旧升起》的评价:“你们是迷惘的一代”。
美国作家群体“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的区别
1. 迷惘的一代:又称迷失的一代,是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全球大战到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
2. 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是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 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
3. 时刻不同:迷惘的一代产生于一战后,垮掉的一代产生于二战后。
4. 文化特征不同:迷惘的一代强调对传统的反叛,垮掉的一代则更加强调对机器文明和物质主义的反叛。